(一)“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維度
1.“三型”方面
(1)樞紐型包括新能源利用水平、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2個指標,其中:
新能源利用水平是指公司經營區內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發電量與“發電量+棄電量”的比率。
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是指電能消費量和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比值,均需要折算至標準量,即單位為噸標準煤。
(2)平臺型包括“三新”(即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業務交易規模、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2個指標,其中:
“三新”業務交易規模是指公司經營的國網商城、車聯網、光伏云網、綜合能源服務4類新興業務的年交易(合同)金額。
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是指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值。
(3)共享型包括資產證券化率、電網環節電價占終端銷售電價比重、資源共享營收規模和企業社會責任表現4個指標。其中:
資產證券化率是指已資產證券化的資產占公司資產總額的比重。
電網環節電價占終端銷售電價比重是指電網環節電價在終端銷售電價的比重。
資源共享營收規模是指公司通過桿塔、管道、數據等資源的共享運營產生的營收規模。
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是指公司在國資委有關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評價中的表現。
2.“兩網”方面
(1)堅強智能電網包括500千伏(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電網投資效率、非化石能源上網電量占比、電網智能化水平、安全事故次數、遠距離大范圍輸電能力、電網安全水平、綜合線損率8個指標。其中:
500千伏(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
電網投資效率為復合指標,是指公司單位電網投資產生的可靠性提升幅度、負載率均衡改善程度、增供電量百分比等的加權平均值。
非化石能源上網電量占比是指公司范圍內非化石能源(包括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值。
電網智能化水平為復合指標,取協同巡檢覆蓋率、配電自動化覆蓋率、智能變電站覆蓋率、自動化主站覆蓋率、智能電表覆蓋率、一線班組移動作業覆蓋率、調控云系統覆蓋率“七率合一”的加權平均值,反映國家電網在輸、配、變、用、調各環節的綜合智能化水平。
安全事故次數為復合指標,是指公司發生重大及以上電網安全事故、人身事故、設備事故次數,以及根據企業負責人安全工作考核指標標準,發生第1和第2類網絡安全、信息系統責任事件次數之和。
遠距離大范圍輸電能力是指5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直流跨省(區)輸電通道輸電能力之和。
電網安全水平由各電壓等級的容載比、N-1通過率等項進行加權設置。
綜合線損率是指損失電量占總供電量的百分比。
(2)泛在電力物聯網包括數據貫通率、內部核心業務線上率、涉電服務業務線上率、智能終端設備占比、物聯網綜合覆蓋率5個指標。其中:
數據貫通率為復合指標,是指公司系統內營配數據貫通率、OP互聯貫通率(調度設備系統互聯貫通率)基建物資生產數據貫通率“三率合一”的加權平均值。
內部核心業務線上率為復合指標,是指公司內部涉及電網規劃、建設、運行、檢修、營銷、通信等核心業務事項中,可通過信息系統、辦公平臺、移動終端等線上方式辦理的比例,反映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層面的業務管理效率提升成效。
涉電服務業務線上率為復合指標,是指公司涉電服務業務事項中,可通過網頁、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方式辦理比例,反映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層面對外服務效率提升成效。
智能終端設備占比是指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用于實現數據智能采集、處理、通信等功能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設備數量和電網終端設備的總數量之比。
物聯網綜合覆蓋率為復合指標,是指泛在電力物聯網終端設備中可通過光纖、電力無線專網、通信接入網、NB-IoT(窄帶物聯網)、Lora(遠距離無線電)、BLE(低功耗藍牙)、5G等有線或無線方式,實現信息通信和數據交互的智能終端設備數量的比例,反映泛在電力物聯網連接的廣泛性。
3.世界一流企業方面
包括黨建引領、經營績效、服務品質、科技創新、國際影響5個方面13個指標。其中:
(1)黨建引領設置黨建工作績效1個指標。
黨建工作績效暫用中央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評價排名(評價體系中已包含人才隊伍建設)。
(2)經營績效設置營業收入、利潤總額、EBITDA息稅折舊前利潤、全員勞動生產率4個指標。
營業收入是指公司全年營業收入。
利潤總額是指公司全年利潤總額。
EBITDA息稅折舊前利潤是指公司全年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指報告期內以勞動生產總值計算的企業勞動成果與全部職工勞動消耗之比。即勞動生產總值與全部職工平均人數的比值。
(3)服務品質設置城市配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農村電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獲得電力指標排名3個指標。
城市配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是指城市配網用戶年均停電時間。
農村電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是指農村電網用戶年均停電時間。
獲得電力指標排名是指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獲得電力排名。
(4)科技創新設置專利總數、國際標準數量、科技進步貢獻率3個指標。
專利總數是指公司專利保有量。
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指廣義的科技進步對公司營收增長的貢獻份額,即扣除了資本和勞動之外的其他因素對公司營收增長的貢獻。廣義的科技進步包括技術變革、發展方式轉變、生產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管理變革等因素。
(5)國際影響設置境外利潤占比、企業品牌排名(取世界品牌500強排名)2個指標。
境外利潤占比是指公司境外獲得利潤占公司總利潤之比。
企業品牌排名是指公司在世界品牌500強排名。
(二)“三個領軍+三個領先+三個典范”維度
公司戰略指標體系全面覆蓋《公司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行動綱領》提出的10個關鍵指標(營業收入、利潤總額、EBITDA息稅折舊前利潤、境外利潤占比、專利總數、國際標準數量、企業品牌排名、城市配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獲得電力指標排名、綜合線損率),并增至15個指標。其中:
“三個領軍”方面用營業收入、利潤總額、EBITDA息稅折舊前利潤、專利總數、國際標準數量、境外利潤占比6個指標表征。
“三個領先”方面用城市配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農村電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獲得電力指標排名、綜合線損率、全員勞動生產率5個指標表征。
“三個典范”方面用新能源利用水平、非化石能源上網電量占比、企業社會責任表現、企業品牌排名4個指標表征。
來源:電網智囊團